(相關資料圖)
9月21日,第22屆東博會迎來閉幕日,觀眾逛展尋好物的熱情攀至頂峰。在各式各樣的展品中,“混搭”成為高頻詞——無論是食材的跨界融合,還是包裝的文化碰撞,既給消費者新鮮體驗,更讓特色產品闖出亮眼銷路。
寧明縣瀨江屯毗鄰左江花山巖畫景區,當地岜萊貝儂合作社婦女組長黃小茵,曾為古法紅糖犯難:傳統板磚紅糖營養健康,但因為粗放式生產和包裝,很難賣出好價格。轉機來自“文化+口味”混搭:合作社將花山巖畫人物形象刻進紅糖,用獨立真空小包裝優化體驗,讓紅糖兼具審美與實用。
黃小茵又大膽融入越南咖啡粉推出咖啡紅糖——既吸引了咖啡愛好者嘗試,也讓紅糖老顧客愿意嘗鮮,今年東博會上剛亮相就銷售火爆。
無獨有偶,老撾客商張朝會的“混搭”也收獲驚喜。老撾古樹茶資源豐富,卻因本地消費者偏愛咖啡,少有問津,大多依賴出口。
“不如讓茶葉和咖啡搭伙?”抱著這樣的想法,張朝會將古樹茶與咖啡混搭壓制,咖啡的濃郁香氣反而為茶葉增添了新層次。就這樣,原本小眾的本地茶借由混搭打開了本土市場。今年,張朝會將這些新品帶到東博會,別樣的風味很受中國顧客歡迎。
不只食材,包裝文化混搭也圈粉。馬來西亞展館一家曲奇餅干展位擠滿人,印著錦鯉、祥云、牡丹的中國風餅干罐最顯眼,觀眾拿起端詳,直言“單看包裝就有吸引力”。
“中國風包裝是今年爆款中的爆款!”該展位負責人笑著說。去年首展時,包裝以馬來西亞“娘惹紋樣”為主,今年他們新增了多種中國傳統圖案,消費者可組合購買。目前該品牌200多種包裝中,中國風占比超一半,“馬來口味+中國風”讓顧客感到既特別又親切。
東博會推薦官郭俞廷推薦馬來西亞餅干。朱婷婷 攝
東博會上的這些“文化混搭”新品,既是對傳統的創新升級,也是不同文化交融的生動體現,更讓特色產品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新商機,成為展會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