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梳理過去十年涉及醫療領域的2900多例刑事判決書后發現,醫療器械領域的腐敗案件最多,占比達到40%;其次是藥品領域,占比約30%;醫療耗材近20%。還有一些和醫保基金、醫院基建相關的案件
《法治周末》記者 高原
近日,一場醫療領域的反腐風暴正在升級。
(資料圖)
7月28日,隨著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的召開,一場針對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反腐風暴正式拉開序幕。
資深醫改專家徐毓才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指出,醫療領域存在很多“頑疾”難以觸動難以消除,原因在于醫藥購銷領域腐敗問題鏈條長、成因復雜。
“這次反腐已經考慮到這一問題,將醫藥企業、學會協會與醫療機構一并納入,應該會對頑疾治理有比較大的作用。”徐毓才說。
變味兒的一些學術會議
今年40歲的秦青(化名)在云南做了15年的醫藥代表,這次風暴開始時,秦青并沒有太在意。“醫藥反腐在過去幾年都已經成為常態化了。”秦青說。
不過,兩周后他發現,種種跡象表明這次的反腐力度不同于以往。
“微信群解散、學術會議推遲、醫院開會要求自查、醫生拒絕線下拜訪。”秦青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秦青公司的老板也告訴他們,近期停止對醫生的拜訪,這種時候,就算是我們去拜訪醫生也不愿意和我們接觸。
據《法治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8月以來,至少有10場即將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布延期。
此外,還有部分學習班、培訓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舉辦。
不過,在秦青看來,醫學會聚集著學術資源和專家資源,因此也成為藥企開展市場營銷的一個方向,同時,講課費是看起來合規的途徑,“是簽了合同的”。
此外,通常情況下,藥企以學術會議的形式,主講醫生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介紹相關產品。
“有些是新產品,可以通過專家的科普工作,讓更多醫生更快地接收和了解相關信息。同時,醫生貢獻了自己的學術力量,獲得經濟回報也是合理的。”但秦青也表示,這種學術會議和講課費,這幾年有點變味了。
在他的記憶里,早幾年專家的講課費為2000元,現在變成3000元、甚至5000元。還有些學術會直接變成了藥企的產品宣傳會。
秦青表示,目前藥企、藥商贊助醫學會議在國內已成為常態。
為規范醫生執業及學術交流行為,2013年,原國家衛計委與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制定發布《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后,國內多個省份先后出臺相關措施,但很多醫療學術會議和藥企、藥商之間的關系依然“曖昧不清”。
徐毓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近年來,在醫藥反腐行動的大背景下,過去由醫藥企業直接與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接觸的渠道被堵死,而一些管理不規范的協會學會可以利用醫藥企業贊助通過舉辦學術活動,披著合法外衣做了“媒介”。
“當然,學術會議對于分享相關領域前沿知識,傳播新理念、新政策、新管理等作出了很多貢獻。但據我判斷,此次反腐風暴力度前所未有,不排除未來行業內學術會議數量會呈現斷崖式的下降,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非必要不開會’將會成為行業共識。”徐毓才說。
超百位院長落馬
除了暫停的學術會議,不斷增加的落馬院長名單也映照了此次反腐的力度。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6日,全國公開通報被查的醫院院長、書記已達到168位。此外,還有諸多科室主任被查。
會議后的第3天,7月31日晚,“蛇毒克星”賽倫生物發布公告稱,賽倫生物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范志和因涉嫌職務犯罪被實施留置并立案調查。
幾天后的8月4日,廣東3家醫院的干部都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通報。
當天,“清風揭陽”發布消息,揭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負責人林鐵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揭陽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汕頭紀檢監察”發布消息,汕頭市潮南區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宗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潮南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新會清風”發布消息,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黃錦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江門市新會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在7月28日以前,有關醫療反腐的文件或會議就已密集出現。
7月21日,國家衛健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門聯合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
3天后,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將醫療行業反腐列為下半年醫改重點任務。
7月25日,初次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在行賄罪規定中增加了新條款,提出在教育醫療等領域行賄將從重處罰。
緊接著,中紀委在7月28日牽頭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中央及地方紀委、監委眾多高級別官員列席或視頻參會。
隨后幾天,風暴刮向各省份。
8月4日,山西省紀委監委召開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議指出,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要深刻認識開展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8月7日,上海市衛健委、市公安局等十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醫療機構重點圍繞高值耗材、整治“紅包”、回扣、醫德醫風教育等三個專項行動內容,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自查自糾工作。
應建立長效反腐機制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中間的回扣居然被醫院院長吃掉1600萬元。
而這起引起行業震動的腐敗案,指的就是發生在云南普洱市的普洱市人民醫院腐敗窩案。
2020年6月28日,云南省普洱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文俊和普洱市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楊文紅雙雙被查。
秦青介紹,醫藥行業商業賄賂的主要形式,有“回扣式”藥品銷售、“福利式”會議贊助、“虛高式”交易、“定制式”招投標、“規避式”設備投放等方式。
此外,借醫療設備租賃、設備入股名義;通過支付租金、參與分紅等方式變相行賄;為醫生請保姆,提供學習培訓、出國旅游機會;幫助醫生發表論文,幫助子女升學等新型行賄手段也不斷翻新。
7月29日,在一個學術年會上,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兼職教授鄭雪倩分析了近期的反腐動作。她認為今年中央多部委的聯合行動是有的放矢的,并不是臨時性在醫藥行業搞一個風暴,打擊一大片,“強調了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關鍵少數人”。
她同時介紹說,在梳理過去十年涉及醫療領域的2900多例刑事判決書后發現,醫療器械領域的腐敗案件最多,占比達到40%;其次是藥品領域,占比約30%;醫療耗材近20%。還有一些和醫保基金、醫院基建相關的案件。
從受賄案件顯示的關鍵環節來看,決策環節的行為占比達到40%,醫械使用環節的受賄將近36%,采購環節占到10%。
受賄案件顯示,從關鍵部門來看,行政管理部門占到49%,臨床科室占比17%,醫技科室占比11%,后勤系統占到13%。
從受賄案件顯示的職位來看,正職的領導受賄占到30%,副職占到11%,中層干部40.57%。
鄭雪倩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的聯合部門從去年的9個部門,增加至今年的14個部門,中紀委國家監委也要協同參與反腐工作。另外,關注的重點范圍從醫療機構,升級至行業上下游。
“按照一般規律,雷霆行動不可能持續太長,但也不好判斷。但不管多長,最終都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徐毓才說。
而和秦青一樣的醫藥代表們則希望,在反腐風暴下,雖然藥企會面對很大壓力,但對于一些猖狂的“蛀蟲”來說,整治是必不可少的,讓企業能有更多精力放在研發和技術更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