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綜合TVBS、中時新聞網等臺媒28日報道,國民黨“立委”陳以信今天在“立法院”上公開舉報稱,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2件明清文物被工作人員不慎打破,臺北故宮院長吳密察屢次下“封口令”以隱瞞實情,他要求臺“行政院長”蘇貞昌下令徹查。
下午,臺北故宮院長吳密察召開記者會,承認共有3件文物出現破損,分別是“明 弘治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 康熙 暗龍白里小黃瓷碗”以及“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但表示僅最后一件為人員疏忽導致損壞,從桌上掉到地上摔成“一片一片”。吳密察聲稱,涉事人員自責到“睡不著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于陳以信的指控,吳密察否認隱瞞實情,并稱已啟動調查和修復工作。他表示,之所以未向公眾公開相關信息,是因為這三件損壞文物僅屬于“一般文物”,無需上報臺文化部門。談及文物價值,有臺媒稱三件文物“超過25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5.63億元),吳密察對此否認,“我不好說多少,但遠低于這個數。”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 圖自臺媒 下同
據臺媒報道,國民黨“立委”陳以信今天(28日)在“立法院”上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嬌黃釉綠彩龍紋碗”從未對外展覽,但他最近接獲檢舉稱,去年(2021年)2月臺北故宮執行“文物數字化典藏計劃”時,這件文物在移出庫房時被工作人員不慎摔破,而且臺北故宮高層隱瞞了此事。
陳以信爆料稱,事發后相關人員立即向臺北故宮院長吳密察報告,但后者下令對該器物不得點驗交接、不得記錄,在進行修復之前也不得做檢視報告,尤其要求相關人員“封口”,所有相關文件也都用“最高密件”的方式處理,以免留下任何證據。
此外,他還透露,自己收到的檢舉消息稱,臺北故宮最近又摔破了另一件比上述文物更珍貴的青花瓷器,吳密察用相同手法隱匿證據,意圖再次瞞天過海,欺瞞臺灣民眾。
陳以信說,臺北故宮摔破珍寶或許不是故意,但事后意圖隱瞞是有意為之,若此事為真,這會是臺北故宮有史以來第一次打破文物。他在會上要求臺“行政院長”蘇貞昌下令徹查此事,追究吳密察的責任。
明 弘治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
報道稱,民進黨“立委”沈發惠質詢時也提到此事,而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對此回應稱,臺北故宮非常專業,他認為吳密察并不是會隱瞞事情的人,“院長曾經跟我說有狀況,但相關保存都有嚴謹規范,所以請院長依照文物保存專業處理就好。”
吳密察答詢時承認了部分指控,表示實際上臺北故宮有3件明清文物出現損壞,正依流程進行調查及修復,但他否認了“立委”所指控的隱瞞一事。
臺北故宮博物院隨后也發布官方聲明,說明三件受損文物分別為“明 弘治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 康熙 暗龍白里小黃瓷碗”以及“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并稱僅最后一件為人員疏忽導致損壞,相關人事懲處程序正在進行中。
聲明否認臺北故宮院長及高層存在隱瞞一事,并稱相關調查進行中以“密件程序”處理,且“密件保存”皆依相關規定辦法。目前,“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正在修復中,“暗龍白里小黃瓷碗”處于待修復狀態,而“青花花卉盤”則需懲處程序完成,責任厘清后才會進入修復程序。
清 康熙 暗龍白里小黃瓷碗
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
今天下午,吳密察舉行記者會說明相關經過及后續處理。他表示,三件文物均未對外展示過,其中“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和“暗龍白里小黃瓷碗”,分別于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發現破損,兩件都是在整理文物的工作人員從保存箱中取出時就發現有毀壞部分。
吳密察說,調閱監視器倒查10年后也未發現有人員失誤問題,懷疑是保存方式存在問題,并稱因此從去年開始,臺北故宮對于瓷器的保管方式由“多物一盒”逐漸“改箱為柜”,明年的預算也包括了“瓷器庫行包裝改善計劃”,希望讓臺北故宮文物的保管方式跟上時代。
唯一因人為原因導致損壞的,是“青花花卉盤”。吳密察解釋稱,今年的文物整理工作中,5月19日臺北故宮人員在工作臺上進行檢視作業,將它拿出時不慎從工作臺掉到鋪有地毯的地板上,“破損狀況是一片一片的,當然會有些碎屑。”
吳密察稱,由于調查仍在進行,眼下很難明確存在失誤的員工到底是幾個人,但當天現場工作人員基本都是資深員工,約有7、8年以上的年資。他還說,事發后相關人員非常自責,“壓力很大,我想(他)很長的時間都睡不著覺。”
有臺媒此前稱三件文物“超過25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5.63億元),吳密察對此否認,“我不好說多少,但絕對遠低于這個數字。”他還提到,文物破損修復以后,價值一定會減損。
而且這三件文物都沒有投保,吳密察稱,臺北故宮存放的文物只有被移動或是被借展去臺北故宮南院時,才會額外通過保險來提升保障。TVBS分析稱,他言下之意即文物受損恐民眾買單。
對于有臺媒質疑文物破損至今已超過一年,為何等到“立委”爆料時才向公眾說明,吳密察解釋稱,臺北故宮每20年進行一次大清點以評估文物的重要性。根據相關分級規定,這三件損壞文物僅屬于“一般文物”,因此無需上報臺文化部門。
但據聯合報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三件文物加起來的價值絕對超過新臺幣10億元,而且吳密察從一開始得知文物破損后就決定隱瞞。臺北故宮原本只想承認“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毀損,直到“立委”調資料后,才不得不通報其實共有三件文物損毀。
他更直言,造成文物破損的原因,在于吳密察自2019年上任以來用人凌駕于專業之上,所有臺北故宮新聘人員都是他過往的下屬或學生,而且人員遇缺不補,難以負擔高頻次的展出工作。再加上他近年大力推動文物數字化,導致65萬件文物頻繁進出庫房、移來移去,更增加了文物毀損率。
對此,吳密察則稱,臺北故宮從2000年開始數字化,因為公眾關心項目進度,所有相關工作從未停歇。至于“遇缺不補”的指控,他又說是為了保留名額讓同事晉升,避免打擊同僚士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