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來自南京的游客孫女士,漫步于連云港花果山水簾洞下方新修建的游步道中,對眼前的景致不吝稱贊:“山里的環境清幽雅致,游步道非常舒適,服務設施也特別貼心,游覽體驗真是太棒了!”她或許不曾想到,這番舒心體驗的背后,是云臺山景區今年以來,以游客為中心持續推進的一場基礎設施提質工程的生動寫照。
設施煥新,提升游覽舒適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系統改善游覽環境,景區從公共衛生這一關鍵環節入手,推進基礎設施煥新。“我們正在對山中所有垃圾桶進行集中養護,預計一個月內完成全部打磨、除銹等工作。”花果山景區建設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工作人員正分區逐片推進作業,盡快讓這些“舊設施”能夠以“新面貌”融入山林,于細微之處彰顯景區提升服務品質的決心。
在推進“舊物煥新顏”的同時,服務網絡的“查漏補缺”與功能升級亦同步展開。今年以來,云臺山景區系統實施服務設施提檔升級,不斷完善餐飲、住宿、停車、標識標牌等配套設施,大圣山莊西游書場、花果山公交首末站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后建成并運營,大圣湖公共衛生間建成投用,仙人橋公共衛生間也在加緊建設中,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景區服務功能布局,實現游客游覽品質的提升。
安全升級,筑牢旅途防護網
環境煥新是“面子”,守護游客安全則是“里子”。面對山中部分區域道路沉降、老舊步道防滑不足及防護設施老舊等問題,景區將安全工程建設視為提升游客安全感與滿意度的“基石”。
連日來,在玉皇閣至煙霞亭段,施工人員正有序開展邊坡加固作業,和水泥、清石塊、抹墻面……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一段地勢陡、土層松,雨季的時候容易發生滑坡。”現場施工負責人指著正在砌筑的防護墻介紹道,“墻體采用鋼筋混凝土砌筑,不僅能防止水土流失,更能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不遠處,部分路段沉降的修護工程也在同步推進中。一位常來登山的本地游客望著施工現場感慨:“以后帶著老人孩子上山,心里更踏實了”。這些看似細微的安全升級,正為游客織就一張堅實可靠的出游“防護網”。
科技賦能,智慧引領強體驗
“嗡嗡……”無人機起飛時的破風聲傳來,這批“空中搬運工”,正從“輔助工具”升級為“核心動力”,這也是花果山景區打造“智慧景區、綠色工地”的生動實踐。現場施工負責人指著上空的無人機介紹道,“在傳統設備難以進入的復雜地形,大載量無人機單次運送重量最高可達75公斤,數分鐘即可完成以往數十分鐘的人工搬運量,整體施工效率大幅提升,工期預計將縮短近50%。”
無人機的深度應用,已成為智慧景區建設的生動實踐。在旅游旺季,景區利用無人機開展高空巡航,實時監測景區入口及主干道車輛匯聚情況,同步采用“空中監測+地面調度”的聯動模式,“這不僅實現了對車輛的有效引導與分流,顯著緩解了交通擁堵壓力,還能大幅提升停車效率與游客出行體驗。”花果山景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以來,云臺山景區以“文化+科技+體驗”為核心,不斷強化智慧景區建設,完善“連云港總入口”全域旅游平臺,先后推出“智游花果山”、數智人“齊天大圣”等數字化產品,建成運營景區評價系統小程序,持續開拓“線上+線下”旅游發展新模式,著力打造更具科技感、互動性和文化內涵的智慧游覽體系。
從基礎設施的精細煥新到安全防護的全面加固,從智慧科技的深度融合到生態景觀的系統提升……云臺山景區始終堅持以游客體驗為中心,以“繡花功夫”扎實推進服務品質全方位升級。未來,景區將持續以“四季花果勝境”為生態本底,以智慧文旅建設為創新引擎,在景觀研究、功能布局、設施完善、服務流程等各環節精益求精,為每一位游客打造更有溫度、更富文化內涵、更具品質感的游覽體驗。
通訊員 戚壽龍 吳函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凌飛
校對 胡妍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