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自貴陽市水務管理局的一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貴陽貴安58座城市(縣城)污水處理廠構成的強大“城市腎臟”日均處理達183.02萬噸污水,高品質尾水就近匯入南明河、貫城河等河道,成為城市水環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如何擰緊這一民生“安全閥”?
貴陽市水務管理局供水及再生水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大力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十四五”期間貴陽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0.8萬噸/天。2025年隨著麥架河污水處理廠二期(設計規模5萬噸/日)正式投運,麥架河水環境質量改善有了更加堅實的保障。這臺城市水系“高效凈化器”目前運行穩定,日均處理水量3萬噸左右。與此同時,金百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也已提上日程,即將開工。另一方面,圍繞水質、水量、污泥、溢流、安全等關鍵環節,貴陽市水務管理局形成了一套覆蓋全流程、精準發力的監管“組合拳”。
水質監管“嚴控嚴管”。為確保每一滴出廠水都清澈安全,水務管理部門將水質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將在線監測與第三方專業機構比對監測相結合,確保58座污水廠出水100%達標排放。
水量核定“錙銖必較”。每月,對各廠進行聯合水量核定。為杜絕人為干擾,關鍵計量設備均實施了嚴格的“雙鎖管理”與“封條封印”制度,如同為數據上了雙保險,有效防止了擅自開啟,確保了每一噸水量的準確計量與公平核算,為運營費用的撥付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污泥處置“追蹤到底”。貴陽貴安將監管鏈條延伸至“泥”的末端,嚴格核定污泥處理量,通過電子過磅、運輸車輛GPS定位等措施,全程調度、跟蹤其去向、用途,清晰掌握其處置去向、具體用途與實際用量,確保污泥安全處置率連續保持100%,實現了污染治理的全鏈條閉環。
溢流防控“未雨綢繆”。針對夏季汛期暴雨可能引發的截污溝溢流風險,貴陽市水務部門建立了流域聯動防控機制。通過加強南明河、麥架河流域內污水處理廠、提升泵站等的協同作戰,嚴格執行既定的聯動方案,有效挖掘并提升了汛期流域整體的污水處理產能,顯著降低了溢流風險,守護了河道水體的長治久清。
安全管理“常抓不懈”。貴陽市水務管理局將安全置于首位,常態化深入廠區進行建設和運營安全督查,為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長治久安系上了堅實的“保險”。
如今,通過這一多維度、全流程、精準施策的管理體系,貴陽貴安的58座污水處理廠成為了城市環境安全的可靠屏障,也讓汩汩清流,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記者 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