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阿格諾林捧著恐龍蛋
近日,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在里奧內格羅地區的考古挖掘中,取得一項重大發現,一顆距今約7000萬年的恐龍蛋。這枚恐龍蛋保存極為完整,狀態近乎完美。
研究團隊表示,盡管該地區曾多次出土恐龍化石,但恐龍蛋能以如此完好的形態保存下來“極為罕見”。
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岡薩洛·萊昂內爾·穆尼奧斯介紹,這顆恐龍蛋的大小約與鴕鳥胚胎相當,推測屬于生活在晚白堊紀時期的小型肉食性恐龍“波拿巴恐爪龍”屬。他進一步解釋,肉食性恐龍的蛋殼較薄、結構脆弱,與鳥類的蛋相似,正因如此,能完整保存至今實屬難得。
研究團隊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照片。畫面中,首席研究員費德里科·阿格諾林小心翼翼地捧著這枚恐龍蛋,其外觀潔白,形似一枚煮熟的雞蛋。目前,這顆恐龍蛋與其他樣本已被送往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進行詳細檢測。科學家計劃通過高分辨率掃描技術,以確認蛋內是否仍保存有胚胎。
阿格諾林捧著恐龍蛋
穆尼奧斯指出,如果能夠確認蛋內含有胚胎,將有助于揭示該物種的生長階段與孵化特征,從而為理解恐龍蛋如何進化成為鳥類蛋的過程提供關鍵線索。
至于是否能夠從中提取DNA以“復活”恐龍,研究團隊尚未予以回應。
瀟湘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