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市公安局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有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顧清彌 市公安局政委
華東輝 市公安局指揮中心主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李世明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
張光磊 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
王厚財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局長
于 水 市公安局戶政處副處長
中國報道記者:道路交通關系到千家萬戶,社會各界高度關注,請問在此次發布的32條措施中,涉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有哪些?能給廣大市民群眾和企業帶來什么樣的便利和實惠?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 李世明
李世明:道路交通是城市發展的主動脈,與社會生產生活緊密相連,與廣大市民群眾息息相關。我們聚焦群眾的所想、所需、所盼,在此次發布的32條措施中,共推出了11項公安交管服務措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主動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三大重點工作之一。當前重慶路高架路、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等6條主干道和高架路,以及40余個地鐵站點在建,建設周期長,對交通影響大。我們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和施工單位,及早開展交通影響評價,快速審批85個占用挖掘道路項目,制定交通組織優化方案133個,實施重大交通調流20余處,最大限度降低了對道路交通的影響。在重慶路高架路項目中,我們提前對接了住建、市政設計院、青特集團等單位,共同研究制定了38個交通保障方案,科學安排施工時序,有力保障了項目建設順利進行和社會面交通順暢有序。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一項目一策”原則,主動跟進近期將開工的“山東路鞍山路結點改造”“雙山隧道打通”等5個重點項目,通過開辟繞行通道、調整信號燈配時等措施,針對性優化交通組織,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鏈條的交通服務保障。
二是積極打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去年以來,我們依托“全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平臺,統籌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市)政府,對道路交通擁堵問題進行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公安部發布的《36個大城市交通運行態勢分析報告》中,我市交通運行健康指數連續穩居全國前三,全省我們是第一位的。
下一步,我們將全天候開展“清風”系列交通秩序整治行動,嚴查亂停車、“僵尸車”、“炸街車”等群眾反映強烈的交通違法行為。堅持“堵疏結合”,千方百計挖掘停車資源,持續深化“全市一個停車場”平臺應用,爭取做到停車資源“應接盡接”,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停車服務。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學校、醫院周邊交通擁堵問題,通過擴展停車資源、建設接送通道、開通“校園快線”等方式,綜合治理11所三甲醫院、113所學校周邊交通秩序。這期間,我們也放寬了客貨車通行限制,其中貨車允許通行時間在全省我們是最長的。
三是進一步優化便民利企服務。交警部門相繼創新推出了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恢復駕駛資格考試“跨省可辦”等50余項公安交管“放管服”措施,并布設了420余個社會服務點,打造了“車駕管三公里服務圈”。交警支隊車管所連續8屆獲評“全國一等車管所”。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便民利企服務。線上通過電子駕駛證在交通出行、交通違法處理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實行校車使用許可“一鏈辦理”等措施,讓更過業務“網上辦、掌上辦”。同時,線下在實行“預約辦、延時辦、上門辦”的基礎上,將損毀遺失補換駕駛證、自愿降級補換駕駛證等4類車駕管事項下放至交警中隊,推動全市135家駕校全部實現摩托車增駕小型汽車、小型汽車增駕大型貨車等5類業務預受理,在19家郵政部門實現體檢、郵寄一站式“警醫郵”服務,進一步擴大“就近辦、自助辦”范圍,以公安交管優質服務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市法治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
齊魯法制網記者:針對32條措施,公安機關經濟犯罪偵查部門在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和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方面,有哪些舉措?
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 張光磊
張光磊: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安全與穩定,是公安機關經偵部門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職責。根據市局黨委部署,全市經偵部門將著重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嚴打經濟犯罪,維護企業權益。為護航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從2023年1月起組織開展打擊涉企犯罪專項攻堅行動,立案偵查各類涉企案件79起,辦結40起,挽回經濟損失3800余萬元;根據上級部署,今年將依托“云端”“魯劍2023”等專項行動,深化打擊防范合同詐騙、職務侵占、商業賄賂等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突出犯罪,重點打擊打著重大項目旗號實施的非法集資、傳銷、非法經營、串通投標類犯罪,以及影響項目投融資安全的各類金融犯罪,做到快立、快偵、快破、快結,最大限度追贓挽損,切實維護各類經濟實體合法權益,凈化市場經濟秩序,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提供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
二是加強風險防控,保障企業安全。及時對接了解省級、市級重大項目和企業的安全需求,加強與金融、市場等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溝通會商,構建“涉企經濟犯罪辦案綠色通道、法律政策宣講、風險防控研判”三大服務平臺,完善涉企警情快速響應機制,暢通案件入口,對于受害企業的舉報、控告“有案必接”快速查處,切實維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警企協作,依法依規在招商引資、項目合作等方面提供背景信息核查幫助;發揮經偵部門職能優勢,深入分析研判企業在金融、財稅、商貿等領域可能遇到的經營風險,依托服務平臺及時發出預警提示,切實提升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防范風險能力水平。今年以來,已向企業提供法律咨詢200余次,幫助企業有效規避經營風險,收到良好法律效果。
三是優質高效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各級公安經偵部門成立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和企業發展工作專班,建立轄區內重大項目聯系服務臺賬,主動對接企業和主管部門,常態化開展走訪、接訪、回訪,及時了解企業“急難愁盼”,為企業提供法律政策宣講、管理漏洞排查、企業重點人員培訓等精準服務,幫助企業優化內部監管和風險防控,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強化服務意識和工作規范,建立良好的“親清”警企關系,讓企業家在我市投融資經營安心、舒心、放心;堅持嚴格公正規范文明執法,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辦理涉企案件中審慎使用強制措施和查封、凍結、扣押等財產性偵查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執法辦案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圍繞“5.15”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系列宣教活動,加強與企業、社會和有關部門密切協作,營造全社會共同防范經濟犯罪聲勢,助力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
中國民生新聞網記者:國家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以來,出入境流量大幅回升,此次32條措施中,對于保障我市中外人員出入境、促進跨境經貿往來的措施有哪些?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局長 王厚財
王厚財: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后,全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移民局便利新政,全力保障促進我市中外人員及企業跨境交流與商貿往來。
一是將全力服務跨境商務活動。為助力我市企業順利“出海”搶訂單、拓市場,護航跨境貿易平穩持續增長,我們在全市的出入境接待大廳均設立了商務活動“專用通道”,對于近期需赴境外參加商務活動并能提供相關證明的申請人,可免預約直接辦理出國境證件。對于辦證需求量較大、需組團出境開展貿易的企業,可提前撥打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對外咨詢電話,預約辦理時間及地點,我們將開設專窗予以受理,有緊急辦證需求的將加急在2個工作日內辦結。為我市企業開展跨境商務活動提供更多保障。
二是群眾辦證將更加高效快捷。隨著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復和出境團隊游有序恢復,全市出入境窗口迎來辦證高峰,我們通過倡導預約辦證、優化辦證流程、拓寬綠色通道、提供延時服務等措施,充分保障廣大市民辦證需求,兩個多月來,全市累計辦理普通護照、港澳通行證、臺灣通行證等各類出國境證件超14萬件,受理量穩居全省第一。下一步,全市各級出入境管理部門將進一步落實32條措施中的辦理時限要求,充分發揮智能辦證設備效能,實現因私出入境記錄查詢、赴港澳團隊旅游智能簽注辦理立等可取,落實“全國通辦”、“只跑一次”政策,讓廣大市民辦理出國境證件更加高效快捷。
三是為外籍人才來青提供更多便利。為助力我市吸引外籍人才、留住外籍人才,我們不斷創新出入境“引才引智”服務舉措。將設立工作專窗、配備專員,為確有需求、符合條件的外籍人才加急辦證,簽發2-5年居留許可,辦理永久居留證件,讓在青外籍人才安心創業生活,更好地融入城市發展。同時,積極服務國家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在上合示范區建立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及簽證受理點,便利上合示范區及周邊企業外籍人才就近辦證。全面恢復空港、海港口岸簽證簽發,恢復執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吸引更多的外籍人才來青留青。對全市重點涉外企業、高校開展定期走訪,宣講出入境政策,解決實際困難,切實為在青企業高校聘請使用外籍人才提供保障。
“出入有境,服務無境”。下一步,我們將在落實32條措施的基礎上,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出更多便民利企新舉措,為優化全市營商環境,助力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更多公安出入境力量!
青島日報記者:戶政業務涉及千家萬戶,關乎群眾利益,可否具體介紹一下相關的便民利企服務舉措?
市公安局戶政處副處長 于水
于水:公安戶政部門圍繞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不斷創新人才來青、留青服務舉措,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打通服務企業群眾“最后一公里”。
一是服務大型企業和重大建設項目,開辟人才“服務直通車”,建立高層次人才落戶“綠色通道”和“服務專員”,提供政策咨詢、材料受理、業務辦理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務。為用工需求大的企業提供“上門辦”“集中辦”服務,進駐企業設立“流動人口便民服務站”,指導申報居住登記、申領居住證,保障來青人員享受我市基本公共服務。今年以來,全市各級戶政部門已服務企業220余家,發放宣傳材料15萬份,新建各類企業、社區集體戶27個,服務人才1.2萬次,辦理電子居住證10.6萬張。
二是為群眾辦事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有效解決群眾“多次跑、多地跑”等問題。對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等6項戶口遷移業務實現跨省通辦,群眾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往返奔波于省內外,可以直接向遷入地派出所提出申請,提交居民身份證、居民戶口簿以及與遷移業務相關的憑證資料,10個工作日內就可以辦結。
居民身份證補領換領業務實現跨省通辦、全城通辦,21個省、市、自治區居民身份證首次申領實現跨省通辦,省內戶籍居民首領居民身份證和申領臨時居民身份證實現全城通辦,群眾可選擇任何一個戶籍派出所進行辦理。省內戶籍居民辦理夫妻投靠、兩年內居民身份證補領、流動人口居住登記和申領居住證實現全程網辦,群眾可通過“山東微警務”網上申請,按提示進行操作,公安機關核實后辦理。
三是聚焦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為派出所增配自助拍照設備,群眾可根據語音提示自助拍照、選擇滿意的身份證照片。同時優化業務流程,將本市戶籍居民身份證辦理周期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提速到了10個工作日,大大縮短群眾從辦證到領證的時間。
四是持續推進全市電子碼門牌換裝工作,電子碼門牌除具有傳統門牌的地址導向性作用外,通過掃描二維碼可獲取門牌地址信息、所屬派出所位置電話、“愛山東”APP等城市服務,以及戶政業務辦事指南、居民身份證、居住證業務辦理等公安便民服務鏈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為民服務永遠在路上,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32條措施,進一步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積極探索創新為民服務舉措,繼續拓展服務項目,簡化業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為提升群眾辦事便捷度、體驗度、滿意度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