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對所有師者說:您播撒的不只是知識,是讓平凡生命發光的勇氣,是讓‘不可能’變成‘試試看’的魔法?!苯?,南京一中實驗學校學生家長崔正皓與三位同學共同為老師們帶來音詩畫表演《九月星辰,師者如光》,成為這個教師節老師們收到最用心、最溫暖的禮物!
記者了解到,這首詩歌由家長崔正皓原創,他是一中實驗學校執行校長黃侃的學生,現在他的女兒也在一中實驗上學。這首詩歌他醞釀許久,反復修改,終于以音詩畫的形式完美呈現,表達了他對黃老師和學校深深的感謝!
(資料圖片)
《九月星辰·師者如光》
第一篇章:師者·印記
我是一支被握得溫熱的粉筆,
在您指縫間磨成細屑,
染白了您袖口的第三顆紐扣。
您總說“這個公式要像刻在心上”,
于是我在黑板上反復游走——
拋物線的弧度里藏著您的耐心,
根號下的開方是您彎下的腰身。
下課鈴響時,您輕輕敲敲我的頭:
“明天,我們繼續講星辰的軌跡?!?/p>
我是您辦公桌上的老伙計,
每一頁都映著清晨五點的晨光。
紅鋼筆在“重點”旁畫滿波浪線,
頁腳新鮮暈開的圓斑——
那是您為備新課,趕在早讀前熱好的第一杯豆漿
“這個口語化的表達要更貼近他們的生活”,
您在空白處補寫:“試試用‘How"s it going?’代替‘How are you?’”。
字跡被窗外的晨露洇得微微發皺,
卻比任何印刷體都工整。
我是您書桌上的守夜人,
插頭總在晚自習后才敢打盹。
您批改作業時,我的光暈里浮著細塵,
像您鬢角新添的白發在跳舞。
“這個孩子的作文有靈氣”,
您把病句圈出來,卻在旁批寫:
“你的比喻讓我想起年輕時的星空。”
月光爬上教案時,您揉著肩膀說:
“他們眼里的光,比我的燈泡亮多了?!?/p>
第二篇章:師者獨白——初心的回響
孩子們,當你們化作粉筆、教案與燈光,
我才看清自己被歲月刻下的模樣——
那年第一次站在講臺,
掌心的汗浸濕了備課紙,
卻聽見后排傳來小聲的鼓勵:“老師,您的聲音真好聽。”
于是我知道,教育不是灌輸,是點燃:
用拋物線講堅持,用根號講包容,
用梧桐葉的脈絡講生命的韌性。
你們說我“熬了無數夜”,
可你們不知道——
看到草稿紙上“我想當醫生”的涂鴉,
看到錯題本里“這次進步了5分”的批注,
看到畢業時你們偷偷塞來的紙條:
“您說過的‘慢慢來’,我記住了?!?/p>
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成了星光。
今天,我依然想對你們說:
所謂“傳道授業”,不過是
讓我的微光,照亮你們眼里的遠方;
所謂“解惑”,不過是
陪你們把問號,走成驚嘆號的形狀。
第三篇章:全體合頌——九月的致敬
當九月的桂香漫過校園的圍墻,
我們終于讀懂——
您握粉筆的手,為何總在顫抖?
那是托舉夢想時,最溫柔的重量。
您教案上的紅批注,不是文字,
是播種在心田的種子:
有的發了芽,長成了工程師的圖紙;
有的開了花,化作了病房里的白大褂。
您臺燈下的剪影,不是孤獨,
是無數個“今天”與“明天”的對話:
“我多講十分鐘,他們或許就少走十年彎路?!?/p>
而我們想對所有師者說:
您播撒的不只是知識,
是讓平凡生命發光的勇氣,
是讓“不可能”變成“試試看”的魔法。
今天,讓秋風作信使,
把每一片銀杏葉都寫成感謝;
讓星光作見證,
您曾照亮我們的年少,
我們將帶著您的目光,
去照亮更遼闊的世界!
老師,節日快樂!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視頻剪輯 王穎 羅皞
校對 石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