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盤收報
每日精選
人民幣匯率延續平穩波動 大宗商品漲跌互現
外資強勢看好!瑞銀上調中國經濟預期 押注中國股票全年漲15%左右
中焦協:各企業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延長結焦時間 建議限產30%左右
(資料圖)
天氣預報改變需求預期 美國天然氣價格暴跌15%
宏觀產經
證券時報: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下一步將突出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強化監測預測預警。緊盯國際國內重點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商品市場變化,加強供需和價格走勢分析研判,及時采取針對性調控措施。二是進一步強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生產供應,加強產銷銜接,開展儲備調節,保障市場供應。三是進一步強化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穩定煤炭生產,加強儲備能力建設,持續抓好煤炭價格調控監管,引導煤炭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大國內油氣、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推動增儲上產,增強供給保障能力。四是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和預期引導。加強現貨期貨市場的聯動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政策宣傳和信息發布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財聯社:隨著中國在優化防疫措施后經濟復蘇強于預期,本周一,瑞銀集團上調了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進一步強調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瑞銀稱,中國經濟復蘇強于預期,預計消費者信心將進一步得到提振。他們還預計,中國股票今年有望上漲15%左右,并大幅跑贏亞洲股市。
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5日公布,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升至近五個月內的最高點,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運行形勢開始回暖,行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為102.8%,較上月上升2.4個百分點,為近五個月內的最高點。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和銷售指數均止跌回升,顯示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運行情況較上月有所好轉,市場供需狀況明顯改善。
品種資訊
黑色系&有色系期貨
螺紋鋼:2023年2月下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共生產粗鋼1776.16萬噸、生鐵1602.16萬噸、鋼材1807.88萬噸。其中粗鋼日產222.02萬噸,環比增長6.09%。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1741.99萬噸,比上一旬減少211.01萬噸、下降10.80%;比上月同旬增加93.29萬噸、增長5.66%。(中鋼協)
上周鋼材供應回升,庫存環比回落,需求持續好轉,當前鋼鐵板塊正在經歷2022年業績回落的消納階段,鋼企股價經歷長達一年的跌勢后,估值水平位于階段性底部水平,多數龍頭企業pb不足0.8倍,悲觀預期已經得到充分釋放,年后需求形勢轉暖有望帶來噸鋼盈利的持續修復,同時焦煤供給端的擾動也為冶煉環節提供利潤擴張空間,行業估值向上修復空間打開。(國盛證券)
鐵礦石:2月27日-3月5日中國47港到港總量2269.7萬噸,環比增加353.5萬噸;中國45港到港總量2111.3萬噸,環比增加265.0萬噸;北方六港到港總量為904.6萬噸,環比增加18.8萬噸。
2月27日—3月5日澳洲巴西19港鐵礦發運總量2461.3萬噸,環比增加68.4萬噸。澳洲發運量1835.6萬噸,環比增加34.4萬噸,其中澳洲發往中國的量1530.9萬噸,環比減少24.3萬噸。巴西發運量625.7萬噸,環比增加34.0萬噸。(Mysteel)
煤炭:1、各企業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延長結焦時間,降低負荷,建議限產30%左右;2、減少或停止高價煤炭的采購,降低成本;3、優化銷售渠道,對于接受提漲的客戶傾斜發貨,對于拒不接受提漲的客戶予以減量或者停發;4、改變目前的定價模式,根據市場變化雙方協商確定焦炭價格。(中焦協)
記者從國家礦山安監局獲悉,根據日前下發的《關于開展露天礦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的通知》,國家礦山安監局對所有正常生產建設和2023年內復產的露天礦山開展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已啟動,“目前企業自查自改工作已經展開。”(財聯社)
銅:3月6日,上海有色網銅現貨平均成交升貼水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元,至升水5元/噸;華東、華北市場成交積極性較好,但華南市場庫存大增、出貨者增加,交投不活躍。(新華財經)
農產品期貨
生豬: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2月27日—3月3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43∶1,連續三周處于5∶1—6∶1之間。根據《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有關規定,由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回升至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發改委)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截至3月1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5.85元/公斤,比2月22日上漲2.59%;主要批發市場玉米價格為2.92元/公斤,較2月22日持平;豬糧比價為5.43,比2月22日上漲2.65%。(國家發改委)
大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完善糧食主產區、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支持政策,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持續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財聯社)
棕櫚油:印度政府和行業官員周一表示,該國正在考慮上調棕櫚油的進口關稅,以幫助國內受油菜籽價格暴跌影響的農戶。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植物油進口國。一位政府官員表示,上調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可能會推高當地價格,令其較豆油和葵花籽油的競爭力降低。
白糖:印度表示2022-23財年可能再出口100萬噸糖。(財聯社)
棉花: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發布的3月份產需預測顯示,2022/2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2437萬噸,環比減5萬噸,同比減82.1萬噸;消費量2313萬噸,環比增1.2萬噸,同比減少267.9萬多噸;期末庫存同比增124萬噸。(新華財經)
雞蛋:臺北市蛋商業同業公會宣布,6日起雞蛋批發價從每臺斤(一臺斤為600g)52元(新臺幣)調漲至55元,產地價周四起從每臺斤42.4元漲至45.5元。這是中國臺灣地區蛋價三周內第二度調漲,并創歷史新高。究竟雞蛋缺口有多大?“農委會”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日產量11.2萬箱,每天缺口約50萬到80萬顆。(財聯社)
能化期貨
原油:高盛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本月起緩步爬升,12月達到100美元/桶。(財聯社)
大宗商品情報公司Kpler首席原油分析師維克多·卡托納(Viktor Katona)表示,預計未來俄羅斯對印度的石油出口將持續增加,因為兩國正在建立基于低廉油價的長期貿易關系,而這一關系對雙方都有利。(財聯社)
PVC:據隆眾資訊,截至3月5日,國內PVC社會庫存53.36萬噸,環比增加2.51%,同比增加35.05%;其中華東地區38.36萬噸,環比增加2.97%,同比增加24.50%;華南地區15萬噸,環比增加1.35%,同比增加72.41%。(隆眾資訊)
橡膠:截至2023年3月5日,青島地區天膠保稅和一般貿易合計庫存量59.49萬噸,較上期增加1.62萬噸,環比增幅2.81%。保稅區庫存環比增加2.89%至10.73萬噸,一般貿易庫存環比增加2.79%至48.76萬噸。(隆眾資訊)
環球視野
第一財經:根據美國財政部披露的數據,2021年12月底至2022年12月底,中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由10403億美元下降至8671億美元,下降了1732億美元,降幅達到16.6%。2023年中國與日本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規模的降幅要明顯高于其他主要國際投資者。
財聯社: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美國股市以外的資產——包括新興市場資產、美國國債和現金,多年來正首次變得更有吸引力。基金經理在股票上的配置比長期平均水平低出了約2.2個標準差。與此同時,債券、新興市場、現金和大宗商品在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中的比例開始高于往常。
港交所:證券市場市價總值2月底為35.8萬億港元,環比下跌8.2%。前兩個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286億港元,同比下跌1%;交易所買賣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30億港元,同比上升71%。
Oliver Wyman:由于俄烏沖突導致市場波動,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行業去年的毛利潤有望達到創紀錄的1156億美元。
澎湃新聞:韓國雇傭勞動部等相關政府部門討論并確定了勞動時間制度修改方案,將允許在業務繁忙期一周最長工作69個小時,并保障勞動者可申請長期休假。按周計算的勞動時間制度已維持70年,存在不合理部分。經勞資協商后,可將工時的計算單位從“周”改為“月”、“季度”、“半年”和“年”。
高盛:建議買入蘋果公司股票,為近六年來的首次推薦買入。蘋果的新目標價為199美元,比最近收盤價高32%。自從上一次在2017年給予等同買入的評級后,蘋果上漲了超過300%。
每日關注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