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奉賢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并宣判了一起以開展期貨居間為名變相從事期貨交易咨詢業務的非法經營刑事案件。法院認定兩名被告人構成非法經營罪,判處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判處佘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同時禁止兩名被告人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三年內從事期貨居間職業。目前,案件已生效。
【資料圖】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獲悉,該案系全國首例期貨居間人非法經營期貨交易咨詢業務刑事案件。
期貨投資風險較大,作為投資人的徐先生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有一天,他從網上找到一家宣傳有超高勝率并能免費提供期貨交易輔導的公司。徐先生在這家公司指定的期貨公司開戶并根據其業務員提供的“買點”“賣點”進行操作,結果發現不但持續虧損,還無形中支付了超高交易手續費。
這是為何?原來所有“貓膩”都藏在這家公司中。2019年5月,被告人宋某成立一家信息咨詢公司,并以該公司名義為上海、北京的數家期貨公司提供居間服務,與其簽訂居間協議的期貨公司按約80%的比例向其返還居間客戶支付的交易手續費。2019年11月,另一被告人佘某入股該公司,參與經營,負責員工培訓等工作。
經營期間,宋某、佘某為牟取利益,在未經中國證監會批準、未取得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的情況下,招募劉某(另案處理)擔任期貨交易分析師,黃某、胡某等10余人(均另案處理)擔任業務員,以開展期貨居間的名義變相從事期貨交易咨詢業務。
宋某、佘某指使業務員通過網絡渠道發布期貨行情分析,以承諾開戶后提供期貨交易輔導吸引客戶開立賬戶;其后,指使分析師、業務員通過微信向客戶提供“買點”“賣點”“止盈點”“止損點”等投資建議,引導、鼓勵、促成客戶交易,從而產生更多交易費。
至2021年底,被告人宋某、佘某等人向多名客戶提供期貨投資咨詢服務,從期貨公司處分得手續費返傭400余萬元。經查證,其中包含徐先生在內的三名投資人根據宋某、佘某等人提供的期貨投資咨詢建議進行交易并支付手續費,宋某、佘某從三人交納的手續費中非法獲利24萬余元,宋某實際分得19萬余元,佘某實際分得5萬余元。被公安機關抓獲后,宋某退出違法所得10萬元,佘某退出違法所得5萬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宋某、佘某結伙,違反國家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期貨業務,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經營罪,且屬共同犯罪。
被告人宋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被告人佘某在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從犯。兩名被告人到案后能夠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可以依法從輕處罰;能夠自愿認罪認罰,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審查起訴期間,在親屬的幫助下能夠主動退出部分違法所得,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結合兩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社會危害性、認罪悔罪態度等,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