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間,中山公用(000685.SZ)發布公告,對交易所的關注函進行了回復,內容是針對于全資子公司中山公用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源公司)、中山公用環保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用環投)擬共同出資3.1億元與廣發證券全資子公司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發信德)及投控集團實際控制的中山市產業投資母基金(下稱產業母基金)共同設立中山公用廣發信德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以工商登記部門核準名稱為準,下稱Pre-REITS 基金)事宜,據悉,該基金總規模為4億元。
(相關資料圖)
鈦媒體APP發現,中山公用近兩年多次發行短期融資券,并確定新能源業務為公司未來第二增長點。而此次成立Pre-REITs基金的目的也是為了拓展新能源基礎設施投資渠道,孵化和培育REITs儲備項目。
多次發行超短期融資券
隨著基礎設施領域REITs試點工作推進,致使公募REITs熱度居高不下,不少上市公司試圖進軍公募REITs市場,中山公用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中山公用此次進軍引來了深交所的關注。
深交所指出,中山公用前期多次發行融資券、2022年披露公開發行公司債預案的公告,本次公司全資子公司能源公司、公用環投合計認繳出資3.1億元,要求公司結合公司貨幣資金、財務狀況、負債情況等說明本次認繳出資的資金來源及后續出資安排。
據中山公用此次回復,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18.37億元,資產總額231.95億元,負債總額75.09億元,資產負債率32.37%;公司營業收入17.2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2億元,公司經營穩定,財務狀況良好。此外,公司表明此次認繳出資的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
鈦媒體APP發現,中山公用在2021年-2022年期間發行了多次超短期融資券。先來看一下2021年中山公用發布超短期融資券的情況,公司合計發布五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總額均為5億元,前三期期限均為90天,后兩期期限分別為180天、270天。目前,2021年度的五期超短期融資券已兌付完成。公司稱超短期融資券的募集資金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償還有息債務以及交易商協會認可的其他用途。
下面來看看2022年的情況,中山公用分別于4月7日、9月16日、12月9日發行了三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總額均為5億元,期限分別為250天、180天、90天。目前2022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已兌付完成。同年11月,中山公用發布《關于公司債券發行預案的公告》,擬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規模為不超過30億元,期限不超過5年。中山公用表示,此次發行債券的募集資金用于項目投資建設、償還有息債務、補充流動資金及適用的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用途。
此次回復函發布不久,中山公用便發布了關于2023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情況的公告,本期債券發行起息日為2023年2月24日,發行額為5億元,期限為180天。
既然中山公用目前經營狀況穩定,財務狀況良好,那么公司此次發布超短期融資券的目的是什么?
新能源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中山公用主營業務為環保水務、固廢處理、工程建設,而 Pre-REITs 基金的投資方向為光伏、風電、儲能、垃圾焚燒發電、熱電聯產、虛擬電廠等清潔能源項目。對此,深交所指出要求中山公用進一步說明Pre-REITs基金投資項目與公司主營業務的相關性,并說明是否可能存在偏離主業、跨界投資的情形。
據中山公用此次回復,公司于2021年8月7日在披露了《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21-2026年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其中將新能源確定為公司未來第二增長極,屬于公司業務發展戰略方向。
中山公用設立Pre-REITs基金,旨在根據公司2021-2026年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公司在產業經營、地方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借助券商在市場化運作、并購重組及金融創新的特長,實現產業資源與金融資本的良性互動。通過成立Pre-REITs基金,拓展新能源基礎設施投資渠道,孵化和培育REITs儲備項目,促進形成“投-建-管-退-投”的良性循環,從而更好的推動公司戰略落地,為公司立足中山、深耕本地、融入灣區作出可行性、高效性、實質性行動。
鈦媒體APP發現,中山公用在新能源領域上確實進行了多項投資,其中包括出資15億元與廣發證券全資子共同設立中山公用廣發信德新能源產業基金(下稱新能源基金)、全資子公司公用環投與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光伏產業合資公司等。
雖然中山公用以自主投資及并購等多種方式切入新能源市場,但據公司2022半年報顯示,新能源基金暫無投資收益。此外,公司目前營收主要由四大業務板塊組成,分別是水務板塊,營收占比45.31%;固廢板塊,營收占比17.58%;工程板塊,營收占比19.44%;輔助業務板塊,營收占比17.67%。
對于中山公用在新能源領域的項目及投資是否取得實質性進展。針對上述問題,鈦媒體APP致電中山公用,截至發稿暫未回復。(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李若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