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
【資料圖】
3月1日凌晨1時30分許,當萬家燈火逐漸熄滅,延安路上卻是一片熱火朝天。三十多名市北區城管局市政一公司的工作人員正配合著銑刨機、攤鋪機、壓路機迅速打開施工作業面,忙碌而有序地推進車行道銑刨、攤鋪瀝青。搶工期、抓進度,全力推動市北區重要區域、重要節點整治提升工作駛入“快車道”。
下好保障“先手棋”
為做好重要區域、重要節點整治提升工作,市政一公司成立督導專班,打好主動先導仗,先后3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具體推進措施,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圍繞“項目落地提質年”要求,以“開局即決戰”的心態加大攻堅力度,確保各項工作提速、提質、提效。
“針對此次整治提升工作涉及的山東路、延安路、登州路等重要區域,我們從2月25日開始施工,預計3月中旬前全部完工。共計整治車行道13000余平方米,起墊檢查井、雨水斗78座”。市政一公司副總經理董暉介紹。
跑出施工“加速度”
“為了盡可能減少對交通的影響,我們選擇在公交車停運后的晚上11點開始施工,到第二天凌晨五點,每天只有短短的6個小時,所以我們幾乎是爭分奪秒地進行施工,打好‘組合拳’,把時間給‘搶’回來。”董暉說。
為盡快還路于民,市政人以“工地就是辦公室,項目就是辦公桌”的工作勁頭,克服施工面積大、人員設備不足的困難,統籌調配了四支施工隊伍,共出動作業人員52人,“白+黑”連軸施工;同時配備了大型、小型銑刨機共6臺,壓路機6臺,攤鋪機5臺,灑水車1輛,清掃車3輛,加快進度,確保每天5點前完成施工任務,保障“早高峰”交通順暢。
星光不負“實干人”
初春的夜晚,寒風依然刺骨,燈光下的市政人頭頂星光、臉迎寒風,各施工環節負責人來回穿梭,施工安全保障人員一一檢查施工指示牌、警示牌、爆閃燈擺放位置、人員安全防護用品穿戴情況;交通疏導人員手持交通指揮棒,對施工現場路段社會車輛進行有效疏導;調度人員對銑刨機、攤鋪機、壓路機、灑水車進行合理調配,各個施工環節銜接有序,施工進度快速推進。施工人員緊跟攤鋪機攤鋪瀝青,他們不顧刺鼻氣味,不顧手凍紅、腳凍麻,只為確保瀝青平整度。寒冷的春夜里,一晚上的彎腰勞作,施工人員的衣服、安全帽被汗水浸濕,臉上也蒙上了一層灰塵,再抬頭已是晨曦微露,但沒有一個人喊苦叫累。鐵锨每一下揮動的瞬間,燈光下每一個拉長的身影都展現著不怕苦、不怕累的市政鐵軍精神。
截至目前,共完成9600余平方米車行道銑刨蓋被及局部補強,78座檢查井、雨水斗已全部完成起墊。下一步,市政一公司將持續發揚連續作戰精神,擰緊螺絲、上滿發條,對重要區域、重要節點整治提升工作再聚焦、責任再壓實、力量再強化,發揮出“1+1>2”的工作成效,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奮力沖刺,以“標桿”標準、“樣板”質量打好道路整治提升攻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