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在講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現實是,中國的農戶規模只相當于美國的0.4%,與同為小農戶的印度和日本相比,我們也僅相當于他們一半的水平。只有讓農業勞動力比較徹底地轉移出去,才能真正擴大土地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才有農業生產方式的現代化。
越是完全徹底的城鎮化,即以農民工落戶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越有利于實現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產業興旺的目標,同時避免出現農業衰落和農村凋敝的現象。否則的話,“四化同步”就不太可能實現。因此,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民工的市民化。
為了解決城鎮化不徹底和戶籍制度改革推動不力的問題,中央提出“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要求,地方政府采取的辦法是就地變更戶籍身份。把“縣”變成“市”、把“鄉”變成“鎮”變成“區”、把“村委會”變成“居委會”,人們的戶籍身份就變了。
調查顯示,“就地變更戶籍身份”既解決不了農民工落戶問題,且潛力已逐漸用盡,應該把戶籍制度改革作為新型城鎮化的主要推手,提高非農勞動參與率、促進資源重新配置、擴大居民消費,從而提高潛在增長率。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