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發出公開信,倡議中央和國家機關廣大干部職工迅速行動起來,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特別是餐飲浪費上走在前、作表率。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干事創業、興國興邦的重要基石。廣大干部職工要帶頭增強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政治自覺,自覺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以良好的作風引領社會風尚。
思想上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倡導者。“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毛澤東崇尚儉樸總是從自己做起,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帶頭在家庭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良好家教家風,帶動督促每名家庭成員樹立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觀念,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油等做起,教育引導子女親屬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自覺養成艱苦樸素習慣。
行動上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示范者。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示范效應至關重要。俗話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領導干部帶頭踐行節約、反對浪費,廣大群眾就會自覺跟上,社風民風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每名黨員干部都要起而行之,從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糧做起,成為厲行節約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生活上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宣傳者。“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儉節約,不是生活是否富足的標志,而是國家和民族文明高度的體現。節儉只有變成具體行動,才能標注我們社會文明的新刻度;節約只有成為社會風尚,才能續寫我們民族美德的新篇章。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在全社會倡導健康文明節儉的餐飲消費方式,在外就餐聚餐時,做到科學點餐、理性消費、文明用餐,自覺踐行“光盤行動”,自覺抵制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堅決破除講排場、比闊氣、搞攀比等陋習,切實防止“舌尖上的浪費”,以自身的示范行動帶動更多人踐行節儉節約新風尚。
一個家庭的富裕,離不開開源節流、勤儉持家;一個國家的強大,需要全民養成節約習慣、形成勤儉之風。既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又要加強立法,制定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盤行動”等措施,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深入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工作,黨員干部要主動參與到“光盤行動”中去,當好“光盤行動”的“代言人”,引導更多的人厲行節儉,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氛圍,讓勤儉節約的美德更加馨香久遠。(李林蔚)
